学术会议
后喷策略对柴油机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梁兴雨* 吕旭 王月森 赵博文 王亚军 张松

分会场

后处理技术

摘要

引入后喷主要是为了减少发动机的PM排放,后来用于更好地对后处理系统进行热管理。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后喷策略对PM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而不是从高温方面。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后喷时刻从40°aTDC (P40)、45°aTDC (P45)到50°aTDC (P50)的试验。然后对这些条件下的PM样品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了颗粒样品的可溶性有机组分(SOF)含量、初始粒径、石墨化程度和纳米结构参数。此外,利用特征温度(T10、T50和T90)来表征PM的氧化活性。TEM数据表明,后喷时刻越靠后,PM的初级粒径更小,条纹长度更短,弯曲度更高,条纹间距更大。拉曼光谱结果显示,P50条件下的AD1/AG值最大,说明后喷时刻越远,颗粒物的石墨化程度越低。通过热重分析发现,随着后喷时间的延迟,PM特性温度越来越低。也就是说,P50条件下产生的PM具有最高的氧化反应活性。因此,后喷策略不仅通过提高边界温度,还通过提高PM的氧化反应性,直接促进再生过程,从而使后处理系统得到优化。

关键词

后喷;柴油机;颗粒物;纳观结构;氧化性

电子U盘全文仅限大会已缴费参会代表下载。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先 点击这里登录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

2024 World Congress 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大会筹备办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Congress
caiyuchen@csice.org.cn
021-31310189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
liufang@csice.org.cn
021-31310973
招商合作Investment Promotion
liping@csice.org.cn
021-3131015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wice.csic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内燃机学会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48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