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世界内燃机大会上最强行业信号:抓住倒逼的机遇!

来源:齐鲁壹点 发布时间:2021-04-22

(转载自齐鲁壹点 | 作者:齐鲁晚报记者蔡宇丹)

为什么说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
2021年谷雨时节,在济南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点。
22日大会开幕当天,以中国内燃机学会、潍柴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清华大学、东风、中石化、中石油等20家发动机产业链核心单位组成强强联合体,成立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吹响了“决战‘双碳’”的号角。


内燃机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有核心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因为环保重压和新能源的飞速发展,陷入行业焦虑:内燃机的生命力还有多久,内燃机前景在哪里?
但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中所说,今天,在动力系统电动化、工业生产智能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内燃机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藏着转型发展的机遇。
抓住倒逼的机遇!这是我们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上感受到的来自行业最强烈信号。
 
1. 内燃机和新能源这场遭遇战,绝不是诺基亚和苹果的故事版本
 
过去40年,得益于发动机燃烧和后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动机排放出的尾气的危害性已经降低到可以忽略的水平,现在通过先进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使发动机排废气甚至比发动机进气口周围空气都清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在演讲中讲的这个“负排放汽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历经145年发展历程的行业,是如何被技术驱动,一点点发展到现在。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国际车展,新势力异常凶猛,但内燃机和新能源的这场遭遇战,上演的绝不是诺基亚和苹果的故事。
黄震在演讲中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是内燃机大国,内燃机保有量超过5亿台,2019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达7600多万台。内燃机单功率从不到1kW到8万kW。庞大的产能和体量,说明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说,去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了千余名国内外专家进行研究,于2020年底发布的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认为——
一、汽车能源系统电动化转型是一个渐进化过程,相当长时间内,内燃机是汽车的主体,是汽车产业节能减排降碳主要贡献者。2030年我国汽车产销的35%以上仍是以内燃机为主体的动力。
二、系统高效化、混合动力化、燃料低碳化,这是内燃机推进创新的重要方向。2030年混合动力将是内燃机的主要形式,基于内燃机的乘用车平均能耗低于自身每百公里,新型的低碳甚至零碳燃料,阳光石油比例将逐步提高。
这样一个论断已经在正在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得到印证:高效内燃机,不同形式的混合动力发动机,零碳、低碳燃料发动机,不同的技术和产品争相亮相。
 
2.不是成为占据头条的“技术明星”,而是成为广泛使用的基础技术工具
 
在整个行业在通往减碳的各种技术路径的探索中,蕴藏了无数创新的种子,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正在快速与产业融合,开创一个新大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在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现场展示的参会者提交的论文中,机器视觉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地应用在各个场景中;3D打印技术在高速柴油机复杂铸件研发中进行应用,而数字孪生这项酷炫的“技术明星”,已经成为内燃机行业最基础的技术工具之一,被快速地、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场景中:不管是进行仿真设计,还是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对柴油机机体强度进行仿真评估……在极度追求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汽车行业,仿真技术从一项只有“超级亮点”的概念,要成长为一个“没有缺点”的基础性技术工具,需要在各种场景中大量地应用和验证,不断地进行优化提升,这就是创新的内涵,这也是内燃机这个基础性工业的巨大价值。
从这场大会中,你能感受到制造厂商、零部件厂商、汽车厂商、学术界为了应对“双碳”挑战做出的各种努力与思考。大会这几天,几大车企在分论坛上又讲了什么——
吉利集团动力研究院院长王瑞平谈的是动力总成电气化转型的思考;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平银生谈如何直面挑战,研究乘用车高效内燃机技术;东风汽车集团副总工程师蒋学锋谈的是商用车柴油机新技术发展趋势;比亚迪陆国祥部长谈的是DM-i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技术研发。
这种主动拥抱变革的态度,将极大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说,今后一段时间,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动机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深入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与传统内燃机在原理、结构、工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合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需求,对内燃机共轨喷射、进气增压等成熟技术进行再研发、再应用,提高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质量和产业应用水平。
 
3. 基础研发没有弯道超车!互联网巨头要造车,内燃机行业在研究怎么拧紧一颗螺丝钉
 
内燃机行业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已经在过去得到无数次验证。只是这一次,记者作为外人行,第一次近距离走进世界内燃机大会这个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顶级盛会,才真切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底蕴与积淀,对这个行业产生由衷的敬畏之心。
柴油机由数千个零件组成,热效率的提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乘用车汽油机产品有效的热效率,已经由20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当前的40%-42%,正在向45%到50%的效率迈进,重型内燃机的热效率上,2020年9月,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
仅这款柴油发动机,就开创协同燃烧技术、协调设计技术、排气能量分配技术、分区润滑技术、智能控制五大专有技术。而潍柴从10年前就开始布局这款柴油发动机的研发。
工业的底色是什么?谭旭光在大会做《内燃机可靠性技术》报告时,我们听到的不是“颠覆”,而是埋头于每个0.1%技术提升,在一点点累计叠加后的艰难推进。我们所追求的驾乘体验的绝对安全性,其中之一就建立在零部件可靠性技术之上的,这就包括提升零部件的紧固密封技术,用大白话讲,就是研究如何将拥有上千个零部件的内燃机各零部件紧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就要在拧紧方法设计、螺栓分布设计、高强化螺栓、防松设计等技术上攻关。

在上海车展上,自动驾驶“井喷”,一夜间小米造车华为造车滴滴也要造车了,占据媒体头条的是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要掌握汽车未来话语权的喧嚣。
在济南,内燃机领域中国最顶级的科学家聚在这里,内燃机行业还在埋头研究怎么去拧紧一个螺丝这样最底层最基础的技术,中国基础工业还在一步一个脚印去攻克这些卡脖子问题。
这些基础领域的研发没有弯道超车,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积累大量数据,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以每个0.1%的累加艰难推进,才有可能获得历史性突破。
这些基础性研究和突破耗资巨大,谭旭光在报告中透露,依托潍柴建立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迄今已经投入80亿元,未来还将投入20亿元。
 
4.工业强市,从哪里出发?
 
内燃机行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和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提高内燃机减碳做的各种技术探索,涉及行业之广、带动产业发展之深,也深刻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内燃机“减碳”的路径之一,就是从燃料上进行突破。本次大会专门对甲醇燃料做了分会场讨论,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的沈源做了关于乘用车在电制甲醇这种绿色燃料上的应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以传统煤炭产业为支柱的城市,在转型煤化工时,探索的路径之一就是转产新能源,比如枣庄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号召中规划了煤化工千亿产业链,就在探索生产甲醇。而甲醇燃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趋于成熟,也为地方转型发展煤化工提供了“新动能”。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济南,同样提出“工业强市”的口号。第二届世界内燃机大会在济南召开,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济南的行业咖位。济南市副市长孙斌在大会开幕式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济南市大数据与新时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级;济南内燃机行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60亿元,中国重汽集团重卡销售27.8万辆,同比增长了64.3%;中国石油济柴动力已经成为世界石油主流钻井动力制造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于去年落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将建成国内一流的航空航天动力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
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在大会开幕式上透露,去年,山东的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万亿元,占到全省经济将近25%。
内燃机涉及汽车、船舶、电力、工程等多个领域,新一代内燃机技术是先进燃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电气化技术的结合,以潍柴、中国重汽为代表的山东高端装备制造在动力系统的这些基础研发,带动供应商制造能力跨越到一个新水平,形成更强的市场辐射力;更会拉动济南市和山东省在产业链上的扩张,在新材料等新兴节点上分享产业红利。
 
在这种倒逼式改革中,一个工业体系的全面升级正在以倒计时的方式加速到来。在剧烈的时代变革中,谁才是成功的企业?不是传统企业,也不是造车新势力,而是那些以最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创新型企业。
 
 
 
 
责任编辑:蔡宇丹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

2024 World Congress 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大会筹备办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Congress
caiyuchen@csice.org.cn
021-31310189
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
liufang@csice.org.cn
021-31310973
招商合作Investment Promotion
liping@csice.org.cn
021-3131015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wice.csic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内燃机学会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48031号